久久久国产99久久国产久首页_99re免费精品视频_中文人妻精品一区在线_亚洲人成黄69影院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wǎng) > 評論> 街巷議 > 正文
觀日食能成“科普嘉年華”?
www.fjnet.cn?2009-07-23 09:51? 遲國維?來源:福建日報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昨天出現(xiàn)了500年一遇的全食時間最長、觀看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日全食。上海交大科學史系教授江曉原稱,日全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它成為媒體和公眾的“科普嘉年華”。

評論者更是認為,媒體對日全食詳細的報道和現(xiàn)場直播,無疑是給國民上了一堂接受面最廣、最生動、最有效果的科學普及課,對培養(yǎng)國民的科學精神功莫大焉。

更有論者稱:日全食將催生我們的“2061計劃”。

“2061計劃”是美國的一個提高全民科學素質規(guī)劃,于1985年啟動,擬用76年的努力,在哈雷彗星下一次臨近地球的2061年,使美國人普遍具備科學素質。在這個計劃里,有詳細的實施大步驟和小步驟,具體到各學區(qū)的課程模式和課堂內容設置,比如在各中小學開設“生物學和保健科學”、“自然科學、信息科學和工程學”、“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等等。

某種意義上,我們也有一個“2020計劃”,即2006年國務院印發(fā)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提出通過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到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21世紀初的水平。但和美國的“2061計劃”比,我們的計劃過于宏觀,缺少實施細則。

我們國人最缺乏的素質之一就是科學素質,我們講熱情、人氣,卻少講科學、理性。有報告顯示,中國公眾達到基本科學素養(yǎng)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與美國2001年的17%相去甚遠;《2008中國科普報告》顯示,我國人均科普經(jīng)費僅為1元。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顯然不能把提高國民科學素質的希望寄托在一次全民觀看日全食之上,而需要將“2020計劃”具體化,并常態(tài)化。


相關新聞
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