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和紅綠燈,都是從西洋學來的玩意。剛學來的時候,即使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馬路還真是馬路,四輪和兩輪的馬車要比汽車更多。行人和黃包車橫行無忌,滿世界走,既不看紅綠燈,也不走斑馬線。當然,汽車更牛,闖紅燈幾乎是每個開車人的固定習慣,至于斑馬線,就更不在意,也沒法在意,因為沒人專門從那里過馬路。在今天西南某些偏僻的中小城市里,古風猶存。前兩年我去貴州安順,每逢集日,馬路上別說馬車、牛車,連豬都到處跑。無疑,在這種狀況下,斑馬線的引進,就是擺設(shè)。
這種狀況,在中國維持了很長的時間。在我小時候,中國已經(jīng)沒有了私車,但汽車依然相當稀罕。開車的人,屬于社會上等人,所謂“一有方向盤,二有聽診器”之輩,牛氣得不得了。女孩子嫁人,首選就是開車的。這樣的牛人,當然不會在乎什么斑馬線。一上路,就一路高音喇叭,呼嘯而去。當然,碰上人煙特別稠密的時候,也只能邊按喇叭,邊罵街,邊挪。不管如何,那年月,開車就是一種炫耀,一種特權(quán)。
眼下,中國已完全進入汽車時代。馬路上基本已經(jīng)沒有馬了。大一點的城市,汽車保有量大抵飽和。出門動輒塞車,馬路就跟停車場似的。私車多,公車更多。不僅國內(nèi)汽車生產(chǎn)商賺得盆滿缽滿,國外廠家也一窩蜂涌將進來。國際最頂尖的好車,在中國的馬路上都有。但是,過去的積習卻一時半會兒改不了。開車,不僅是代步,還是炫耀。有車就比沒車強,車越是好,炫耀的那份得意,就越是強烈。剛找到工作的年輕人,房貸首付還是父母交的,就迫不及待要買輛車,哪怕貸款也得買。至于開上奔馳、寶馬和保時捷的權(quán)貴和富家子,那就更了不得了。有事沒事,也要開出去兜兜風。兜風的時候,最希望碰上過去的熟人。如果原來是小地方出來的,買了好車,哪怕家鄉(xiāng)的路坑坑洼洼的,也要開回去在鄉(xiāng)親們面前顯擺一下。
炫耀的表現(xiàn)之一,是速度。越是好車,速度越快,就越是得意。如果上路沒有速度,好車怎么能顯出好來?所以,盡管有速度限制,但對于開好車的人來說,遵守限速規(guī)定,簡直是受罪。盡可能開快,超越所有的車,讓這些車趕都趕不上,那才叫“拽”!行家術(shù)語,這叫飆車。越是好車,越是要飆。上賽車場上去飆車,當然無害,頂多賠上自家的小命。可是,開好車的人,到哪兒都想飆。于是,斑馬線就成了礙事線,能不減速肯定不減。等到非減不可的時候,往往就晚了,斑馬線就成了殺人線。
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尊重斑馬線上的行人,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從發(fā)達國家回來的人,初入國門,最不習慣的,就是汽車不尊重行人,即使在斑馬線左右,也沒多少車減速。在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也不例外。有時候過斑馬線,往往得等上很長時間,眼睜睜看著一輛又一輛飛馳而去的汽車,如果歲數(shù)大了,腿腳不好,又沒有人陪,那么等上半天也是常有的事。多少次過斑馬線我都會下意識地目測一下,的確,越是好車越不減速。杭州好車接二連三地在斑馬線附近撞人,惹起網(wǎng)上大嘩,其實,這樣的事,在哪個城市都司空見慣。
中國已進入汽車時代,很多大城市,就硬件而言,已經(jīng)跟發(fā)達國家相差無幾,甚至還有超過,但是,汽車時代的文明,卻還沒有到來。開車,尤其是開好車的人,不少還是一副暴發(fā)戶的心態(tài)和嘴臉。(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