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第四教學樓同時被命名為“真維斯樓”,引發(fā)爭議。依據(jù)清華教育基金會官網公布的信息,有20個院所、實驗室、基金等籌款項目也給出了“冠名費”,金額超8億元。清華大學新聞中心回應稱,為校園建筑物命名是籌資助學通行做法。(5月25日《新京報》)
清華的解釋不知道能不能平息網友的不平,在我看來,清華的解釋是合理合法的,“理”是為校園建筑物命名是籌資助學,“法”是依照1997年《國家教委關于學校校舍、教室命名的有關規(guī)定的通知》,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拍賣大、中、小學各種建筑物的冠名權。但是,這項規(guī)范性文件已于2004年6月取消,清華當然可以招商寇名。
其實,國內高校以冠名換募捐已蔚然成風,各個大學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富商捐建的樓堂館年,比如邵逸夫捐贈的教學樓、體育館?,F(xiàn)在不光樓堂館所,桌椅板凳都可以冠名,比如復旦大學不管教學樓還是宿舍樓,甚至連禮堂的椅子也可以掏錢就給冠名。這不見得就是一些網友所說的,反映了高校“有奶便是娘”的丑陋與低劣,而是在不斷地向國際學習,雖然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顯得很拙笨。
在發(fā)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無論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也無論是非營利性私立大學,還是盈利性私立大學,資金來源可能有差別,但在經營管理上非常相似,都像是一種公司化的經營。校長與其說是一個行政長官,不如說是一個公司的總經理,他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籌募資金以支持學校的正常運轉。這些資金來源既有學費,也有政府支持或政府協(xié)議的收入,還有與社會合作的合同性收入,研究基金的收入,以及社會捐贈的收入等等,其中社會捐贈占不小的比例。
讀過一篇名為《美國的著名大學為何越來越富》的文章說:雖然美國經濟每年只以百分之三的速度在增長,但是美國各著名大學的捐助基金都是年復一年地以兩位數(shù)的高速在增長。美國著名大學越來越富正是因為獲得了大量的社會捐贈,大學投桃報李,以捐贈人的名義進行各種冠名。
有了這些源源不斷的收入之后,大學就有能力加強硬件建設,招攬和留住優(yōu)秀教授,也才有能力資助經濟困難的優(yōu)秀學生,而這些優(yōu)秀的教授和優(yōu)秀的學生就是大學的最大財富。
所以,中國大學拓展收入來源,形成多元化的籌資渠道,應該是一件好事。光靠財政補貼,只會加重納稅人負擔,光靠學費收入,只會加重學生負擔,開辟社會捐贈渠道,是解決大學收入來源的有效辦法,美國大學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正如任何慈善捐贈一樣,大學的社會捐贈必須納入規(guī)范的管理,才能贏得社會信任,公眾才敢慷慨解囊。美國著名大學之所以越來越富,就因為他們的募捐資金的管理非常規(guī)范,有嚴格的規(guī)則,捐助資金的用途、去向一清二楚,接受社會監(jiān)督,也接受捐贈者后人的監(jiān)督,如果捐贈者后人發(fā)現(xiàn)大學大學沒有按照他們先人的意愿來管理和使用捐助基金,他們有權起訴大學獲取賠償。大學對林林總總的捐款也不是來者不拒,見利就收,為了確保捐款不是來自非法收入,大學還要對捐贈款向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查證。清華這次的“寇名風波”,雖然真維斯的捐款項用于教學樓的維修和設備更新,但在公開透明上做得不夠,引起了很多爭議。
中國大學社會捐贈起步較晚,五花八門的以冠名換募捐表明,一方面高校急需拓展收入來源解決資金問題,一方面社會確實有捐贈意愿。但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學國外就要學真經,而不是揀點皮毛,現(xiàn)在要緊的是在建立規(guī)矩上要下功夫,規(guī)范捐贈資金(基金)管理,這不僅關系到捐贈者的信心,更關系高校自身形象和學校的未來,千萬不能拿學校前途來開玩笑。
- 2011-05-25祝愿捐樓企業(yè)長命百歲
- 2011-05-25大學教學樓冠名也是要講腔調的
- 2010-06-04“宋山木樓”拆牌匾提醒冠名前應有預防性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