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落選。饒毅稱早已預計到結果并表示不再參選院士,至于為何落選,他給出耐人尋味的回答,“任何學生物的人都會知道原因?!睋?jù)悉,饒毅曾撰文質(zhì)疑中國中長期科技規(guī)劃,也曾批評科學界浮躁、教授搞關系奔經(jīng)費不搞學術等問題。
雖然不少網(wǎng)友稱饒毅落選是中國院士的悲哀,也有很多同行,甚至是院士,對饒毅抱有同情并進行了安撫。我倒覺得,我們不必過分聯(lián)想,將饒毅落選院士與批評中國中長期科技規(guī)劃及學術問題掛鉤;我們也不必對饒毅“不再參選院士”的表示,聯(lián)系上院士遴選制度上綱上線地加以批判。當然,我并不反對院士遴選制度需要改革以增加其公信力,因為現(xiàn)行評選中“浪費資源、腐蝕精神、阻礙創(chuàng)新”的問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院士是名,甚至是目前中國科學界最高的名;院士也是利,不僅有現(xiàn)實的利,比如職稱、待遇,更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比如課題與經(jīng)費、學而優(yōu)則仕。但對一個真正的科學家來說,名也好,利也罷,這些都是身外之物,甚至都可能是遮蔽科學精神與心靈純凈的有害之物。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是一個單純的人,純粹的人,他只需要專注于“求真”就可以了,甚至所謂的“憂國憂民”都可以是多余的。
當選院士是一種榮耀,但在“選”的機制下,難免差強人意。就如何祚庥院士指出的一樣,愛因斯坦提出新理論的時候,不僅很多人根本不懂他的理論,還有很多年齡大的研究者反對,如果也是“選”,我想愛因斯坦在他剛剛提出理論的時候,十有八九也是選不上的。假如愛因斯坦也把目光緊緊盯在當選院士上,他也可以對院士遴選制度提出很多批評,甚至因為院士這一身外之物的干擾,使他達不到他后來達到的高度。被譽為“當代畢昇”的王選院士,也曾經(jīng)發(fā)出感慨,在他是權威的時候,沒有人承認他是權威,當他已經(jīng)成為“過氣”的權威時,人們卻都說他是權威。
除了當選院士,被請來做院士,才是榮耀中的榮耀。“無私奉獻、憂國憂民、德才兼?zhèn)?、不計較名利”的已故科學家錢學森,就不是當選院士的,而是被請來做院士的。1957年,被中國科學院請來做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被中國工程院請來做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正因為如此,錢學森才被稱為“人民科學家”。試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這么多院士,有幾個人能夠被公認為“人民科學家”?
饒毅表示不再參選院士,但愿這并不是出于對院士遴選制度失望甚至是絕望而說出的氣話,而是沉浸于科學精神的一種心靈回歸。我們需要榜樣,在浮躁的學術界更需要榜樣。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鄭也夫,是一個榜樣,在看透“紅塵”之后,樂于做一個“邊緣人”,15年沒有申請科研經(jīng)費,但現(xiàn)在估計沒有人不承認鄭也夫是一個社會學的權威。自然科學領域的饒毅,我們期待您也成為一個榜樣,成為一個中國生物科學領域的愛因斯坦,成為下一個受之無愧的“人民科學家”。
功到自然成,公道自在人間。不再參選院士,不一定成不了院士。希望饒毅能夠堅持下去,等到被請來做院士的那一天。我想,中國科學院這一點雅量應該還是有的。即使中國科學院沒有這一點雅量,等到歷史刷洗干凈院士身上的蒙塵,你會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院士。
- 2011-08-19饒毅落選院士緣何公眾不忿
- 2011-08-19從此不再增選院士
- 2011-08-19選院士饒毅出局:學術“逆淘汰”?
- 2011-07-25院士師傅告博士徒弟唱的是哪出戲
- 2011-07-14誰來證實準院士的“情婦門”
- 2011-07-06院士評選必須有嚴格的利益回避制度
- 2011-07-06院士評選應嚴格回避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