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作業(yè)本”不必太敏感
www.fjnet.cn?2011-11-02 10:39? 柏文學?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近日,棗莊三十九中根據學生成績好壞,為學生分別發(fā)放紅黃綠三種顏色的作業(yè)本。有家長認為,學校這樣做容易傷害成績差的學生的自尊心。校方稱這是分層次作業(yè),是為幫助學生縮小差距。(11月1日齊魯晚報) 中國的教育非常讓人焦慮,是十分嚴酷的事實。從教育體制、學校管理、從教人員的素質,到家長教育水平、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不如人意處實在太多太多。人們的關注焦點,習慣上多在學校方面,這也很能理解。畢竟學校是專門教書育人的地方,老師是“傳道、解惑、授業(yè)”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所以近來,學校的負面新聞頻頻吸引人們眼球,刺激家長神經。給學生集體懲罰下跪,讓差生不戴紅領巾改戴綠領巾,讓差生穿不同顏色的校服,讓差生去測智商并且要求評價壓低,不一而足。 因此在風頭上,棗莊三十九中根據學生成績好壞,為學生分別發(fā)放紅黃綠三種顏色的作業(yè)本,很自然會引起家長的警覺,感到學校這樣做,容易傷害成績差學生的自尊心。筆者反對前面所舉校方的那些做法,卻認為對“三色作業(yè)本”不必太敏感。 理由是,學校沒有強求哪一位學生必須做哪一種顏色的作業(yè)本,是由學生自主選擇的。不是學校剝奪了學生選擇的權利,而是由學生自主行使選擇的權利。紅黃綠三種顏色的作業(yè)本,綠色標有“A”,黃色標有“B”,紅色標有“C”,A類題難度比較大,B類題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的知識,C類題是相當于課后練習題性質的鞏固基礎知識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自己決定選做哪一類作業(yè)。這不正是“因人施教”嗎? 老師、家長和學生自己,都要客觀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任何一個班級,哪怕是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科學家,集中到一起學習研究,都會產生“好生”和“差生”。差異的存在,是永恒的規(guī)律。每年高考,清華北大都是遴選的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尖子生,聚到一起后就又重新產生“好生”和“差生”。那些從來都“優(yōu)秀”慣了的“好生”,突然變成“差生”,如果不能客觀承認現實,心理承受能力低弱,鉆牛角尖和死胡同,就會發(fā)生大的悲劇。 學校老師的職責,是讓“好生”和“差生”,都能認真努力并積極快樂地學習。怎樣不讓“差生”不堪負重,又不讓“好生”“吃不飽”?這就需要“因人施教”。筆者曾經建議,老師布置的海量作業(yè)中,可以分兩份,一份是必做作業(yè),一份是選做作業(yè)。必做作業(yè)是基礎知識,每個學生都該掌握的;選做作業(yè)是難度較大的,讓效率高、學得順的學生開小灶。當然所有學生都有做所有作業(yè)的權利,但同時也有不做“選做作業(yè)”的權利。 現在的家長,終于懂得了人格尊嚴的重要。懂得了孩子的成長中,只有保持人格尊嚴,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較高的情商,才能真正成才,僅僅成績優(yōu)秀是不夠的。所以家長對學校有關做法的敏感和擔憂,學校要給予理解和解釋。但是老師在升學率評比的教學成績考核體系中,對學生成績更加關心,總是希望所有學生的成績都能優(yōu)秀,所以想方設法對成績差的學生施加壓力,希望其學習成績能夠跟上去,家長對此應當理解。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2]別總對教育做隔靴搔癢的抒情
- [ 10-31]“測智商”折射了嚴重的教育逐利化
- [ 10-31]推動教育平權不僅要靠大學
- [ 10-31]“差生測智商”拷問教育評價的智商
- [ 10-27]紅校服綠領巾,教育咋戴上了“有色鏡”
- [ 10-27]紅校服讓教育贊助變了味
- [ 10-27]廢除“紅校服、綠領巾” 教育從“心”開始
- [ 10-26]《好教育點亮人生》一書憑什么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