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社會,金牌當有多元化視角
www.fjnet.cn?2012-08-07 10:49? 胡 楊?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我們渴望金牌與勝利,我們也接受挫折與失敗,我們更尊重拼搏、享受樂趣、感悟人性——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理應從一元化的“唯金牌論”走出來。 走出“金牌至上”的邏輯慣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17歲的小姑娘周俊在舉重比賽中連續(xù)三次試舉失敗,有輿論曾給她貼上了“恥辱”的標簽;當吳景彪與金牌失之交臂后,連連喊出的“對不起”仿佛在向國人謝罪;劉翔因為傷勢一度傳出可能無緣賽場的消息時,輿論難掩對他的選擇性冷漠和失望……“金牌是檢驗成敗唯一標準”的思維、“成王敗寇”的習慣,仍大有市場。不由想起崔健的那首搖滾歌曲:“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是啊,除了金牌,難道他們真的一無所有、一無是處嗎? 1984年,許海峰獲得新中國第一枚奧運金牌時,那時的中國剛剛走上改革開放之路不久,與世界的接軌、競爭和擁抱也剛剛開始。曾走過不少彎路的中國人,急需一些圖騰式的成功來振奮民心、為改革開放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所以,曾經(jīng)銘刻在心的“東亞病夫”歷史傷痕與對國富民強的渴望,讓奧運金牌理所當然成為提振國人精神與自豪感的強大引擎。 而那個時代,中國正進行一場偉大的變革。國人“金牌至上”的觀念,正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在當年正當其時。因此,從舉國體制到輿論聲音,從地方政府到國民態(tài)度,金牌就是生產(chǎn)力、就是從弱變強的標志、就是一國復興鮮明的標志之一。所以,勝利者猶如國之英雄,接受無上榮耀,享受舉國慶賀。 然而,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重大變化。市場經(jīng)濟已成為不可扭轉(zhuǎn)的主流,國人的精神與動力早已從單一的渠道發(fā)展為全面開花,開放的社會使得人們越來越從多元化、人性化的角度看待事物,與世界幾十年的交流使得“體育回歸體育”漸漸成為常態(tài)。尤其新媒體與80后、90后的崛起,更讓中國思維、中國思想帶有更多全球化的視野。這個時候,“金牌至上”注定會和“GDP至上”一樣,被更加科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維所代替。 在“唯GDP論”被綠色GDP、生態(tài)文明逐漸代替的時候,“唯金牌論”也應呈現(xiàn)更加多元化的變化:我們可以崇拜冠軍,但也可以對冠軍“不感冒”;我們期待勝利,但不妨礙對冠軍培養(yǎng)方式持某種懷疑;我們尊重成功,但同樣尊重失敗者;勝利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對公平公正的恪守,是拼搏和執(zhí)著的精神,是一種快樂和享受的心態(tài),是面對榮辱處變不驚的淡定和自信。 資深體育評論員曹競說,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這是每個人的自由。運動員可以把金牌當成自己的目標,公眾可以看淡金牌的意義,媒體可以選擇正確的引導。我們不能由過去的“唯金牌論”,到現(xiàn)在要求所有人放棄對金牌的在意,這是不可能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對奧運的理解,這才是一個開放社會應該有的態(tài)度。 倫敦奧運會不是1984年的奧運會,今日中國人的自信、成熟、開放與淡定,也絕非28年前所能相比。當我們能夠以更從容的態(tài)度看待金牌與成敗,以更淡定的心態(tài)看待一場體育競技比賽中的是是非非,至少證明,我們這個民族真的在走向成熟與強大。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7]第十日十大神圖:國女水球走光 詹皇牙縫藏國旗
- [ 08-07]黃玉斌:陳一冰的金牌被送禮了 裁判早有預謀
- [ 08-07]不管贊成或者反對金牌都在那里
- [ 08-07]陳一冰風度贏得贊美 外國女網(wǎng)友示愛"能娶我嗎"
- [ 08-07]BBC解說不解吊環(huán)決賽 陳一冰金牌動作卻只拿銀牌
- [ 08-07]姚金男驚訝陳一冰無緣金牌 何可欣連呼"沒想到"
- [ 08-07]中國女舉八年尷尬無冠 “自來胖”妹一舉化解
- [ 08-07]姚金男驚訝陳一冰無緣金牌 何可欣"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