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安全問責不力則焦慮難抑
www.fjnet.cn?2012-08-28 09:25? 劉采萍?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今日面對危險的公路,危險的食品,乃至危險的空氣,我們只有強化問責機制,透明調查結果,及時處理事故責任人,讓一切擔負安全責任的官員保持謹嚴和敬畏之心,才有可能防止事故密集頻發(fā),進而消除公眾的焦慮。 公路很危險,公眾很焦慮。 人們還沒有從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匪夷所思的翻塌事件中平靜下來,8月26日,包茂高速公路陜西安塞境內和滬蓉高速公路四川廣安境內,接連發(fā)生兩起交通事故,一共奪去47人生命。走路坐車有風險,不是不知道,讓人無法理解無法忍受的,是橋可以如此輕易就倒掉,走在路上怎么越來越像賭命——— 什么費都交了,什么錯都沒犯,但走著走著,還是沒能到達終點? 由于包茂高速車禍死亡人數(shù)超30人,已構成特別重大事故,國務院專派調查組,其負責人表示:“此次事故的教訓非常深刻,令人非常痛心,要認真嚴肅地查處……而且要總結教訓,完善相關制度,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fā)生?!?/p> 這樣的表態(tài)痛切而沉重,但公眾要求的,遠比表態(tài)更多,因為事故之后,與此相似的表態(tài)已經夠多了。如果這么高級別官員,這么沉痛的表態(tài),都不能改變此類事故頻發(fā)局面,那么,“總結教訓,完善相關制度”云云,從何談起?類似悲劇,又怎么可能被防止?血的教訓不能為道路安全敲響警鐘——— 這,是令公眾最為不安的根源。 有關幾起事故的信息不斷被媒體披露出來:據(jù)天津北方網消息,哈爾濱翻塌大橋的監(jiān)理公司,在2008年已經被紅牌警告過;上?!稏|方早報》報道,在包茂高速上發(fā)生事故的雙層臥鋪車,安全性其實一直存在巨大隱患,在最近17個月內至少發(fā)生了6起事故,造成140人遇難,國外運營者多不敢采用這種設計,因此雙層臥鋪車為中國客運市場所獨有。 如果沒有這些真相的揭露,我們也許會在哀嘆和不解中繼續(xù)混沌下去:好好的,橋怎么就塌了?大巴撞車,怎么幾乎整車人都會喪命?原來,危機早已潛藏于路,我們踏上的,是預埋地雷的危險之旅! 更可怕的是事故發(fā)生后,連找到責任人都很困難!以陽明灘大橋事故為例,盡管原因還在調查,但從事故發(fā)生后的種種“反應”,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個隱約而慣見的“模式”——— 不著邊際的推諉解釋,對質疑的抗拒壓制,以及責任人身份的秘而不宣……這些“手法”,在以往事故中總是一再被復制,以至成為一些官員得心應手的首選“策略”。然而,這些真能向公眾交代過去嗎?歷經千百年的趙州橋、盧溝橋至今沒有倒掉,而我們近年投資巨大、屢屢獲獎的橋竟然成為短命橋,這能說正常嗎? 經常聽到這種慨嘆:這么大事故,死這么多人,過幾個月就全忘了,下一次慘痛依舊原因依舊。是中國人健忘,不懂得吸取教訓嗎?當然不是。由于目前事故追究和問責制度對公眾而言,仍是單向的、封閉的,一些官員為了逃避責任,可以千方百計干擾和阻撓事故調查。更有一些地方官員為維護政績,常常以穩(wěn)定為幌,對事故不允許披露,不允許質疑,這種隱瞞真相的做法,不僅不能帶來社會情緒穩(wěn)定,反而切斷了反思和彌補的寶貴機會。而公眾由于對問責追責都無力干預,則只留下深深焦慮。每一次事故的后遺癥,都令這焦慮不斷堆積,最終形成一種不信任慣性。 當“道路焦慮”成為一種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必須直面其產生根源,否則無以紓解也無以根除。8月27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fā)表評論:“后發(fā)趕超的今日中國,需要一定的速度。然而,高鐵世界第一也好,高速公路世界第二也罷,一切速度都是為了人的幸福。人沒了,速度還有什么意義?一日千里的現(xiàn)代化途中,不能只迷戀文明的成果,忽視‘文明的風險’?!闭\哉斯言。今日面對危險的公路,危險的食品,乃至危險的空氣,我們只有強化問責機制,透明調查結果,及時處理事故責任人,讓一切擔負安全責任的官員保持謹嚴和敬畏之心,才有可能防止事故密集頻發(fā),進而消除公眾的焦慮。 □本報評論員 劉采萍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9]流通體制改革離不開清理公路收費
- [ 08-03]收費公路免費通行不妨更大氣一些
- [ 07-30]極端天氣,收費公路也應免費
- [ 07-06]“短命公路”豈可老讓“雨太大”背“黑鍋”
- [ 07-06]有些東西比公路飛下懸崖更可怕
- [ 05-04]違規(guī)公路收費必須要清理掉
- [ 04-19]公路“節(jié)假日免費”要有清晰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