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印章”上刻著畸形教育思維
www.fjnet.cn?2012-09-27 16:06? 張玉勝?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孩子表現(xiàn)不好,就在他臉上蓋個藍墨水的印章,這跟古代給犯人臉上刺字有什么區(qū)別?”25日,有家長向記者投訴稱,龍華新區(qū)民治街道上芬小學有老師在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臉上蓋章以示批評。(9月26日《南方都市報》) 走了“綠領巾”,又來了“藍印章”,此種類似古代給犯人臉上刺字的懲罰性教育方式緣何屢禁不止?盡管校方和當事老師已為其不當行為表示了道歉與反省,但其所折射的畸形教育思維,卻值得關注與反思。 應該說,上芬小學在班級和學生中推行“海燕爭星”主題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如果借“爭優(yōu)創(chuàng)先”評比為名,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甚至以紅藍兩種顏色的圖章加以區(qū)別的做法,卻有“貼標簽”式教育軟暴力之嫌?!八{印章”風波的背后,其實蘊含著老師如何對待“差生”和學校該不該拋棄“貼標簽”式教育的重大課題。 在時下的學校教育,老師們似乎有一個共同的抱怨,那就是深感“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于是,對“差生”的歧視性印象和熱衷于使用懲罰性的“批評”手段,就成為困擾學校教育的兩個認知誤區(qū)。事實上,對何謂“差生”的概念本身就存在爭議。就心智不全、尚待發(fā)育的未成年孩子而言,諸如上課不注意聽講、好動貪玩、交頭接耳等看似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其實也是孩子們難抑的童年天性。這叫不叫“差生”?由于個性天賦的差異,一些孩子不愛學習,害怕作業(yè),學習成績差,這算不算“差生”?“沒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異的學生”的認知,符合先哲“有教無類”的教育古訓,應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名言,不僅適用于優(yōu)生,更適用于所謂“差生”。讓孩子們“創(chuàng)先爭優(yōu)”,應當注重正面教育、榜樣激勵,不能像對待成年人那樣搞分類排隊。對于孩子的不當行為,應當委婉提醒、曉之以理,切勿一味指責訓斥或者“記錄在案”,甚至貼上“標簽”。 給犯人臉上刺字的酷刑已成歷史,讓犯人掛牌游街示眾的年代也一去不返,作為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美譽的人民教師,何以弱智到如此有違教育規(guī)律、有悖神圣師德、罔顧孩子尊嚴的地步。消除其負面影響,不僅要叫?!八{印章”,更要從教育理念上徹底摒棄“貼標簽”式的畸形思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6]假“民主”之名驅逐“差生”是教育之恥
- [ 11-21]縣城“差生”在農(nóng)村當班長的反思
- [ 11-10]“差生”在教室外考試有違“有教無類”
- [ 11-10]歧視“差生”就是培養(yǎng)仇恨
- [ 11-10]差生室外考試突顯功利教育的硬傷
- [ 10-20]差生“綠領巾”是最壞的“標簽效應”
- [ 10-19]給“差生”佩戴綠領巾不妥
- [ 10-14]測“差生”智商 非高智商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