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粉如何破解“反正我不信”
www.fjnet.cn?2013-03-28 08:58? 安傳香?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近日,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劉美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2年共進行了11次抽檢,結果表明市場主流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都沒有問題,“百分之百合格,消費者盡可放心食用”,并希望社會能用發(fā)展的眼光重新看待國產奶粉質量。 “100%合格”的數據一出,輿論界一片質疑,“給個理由”“別自說自話”的聲音此起彼伏。而國產奶粉之所以陷入這種“隨你怎么說,反正我不信”的窘境,蓋因此前深深地傷了國人的心、“透支”了國人的信任。 正如乳業(yè)專家王丁棉所說,“雙氰胺事件在新西蘭并沒有引起恐慌,但在中國卻鬧得沸沸揚揚,這就從側面反映出,三聚氰胺事件的陰影在消費者心中仍揮之不去?!币虼?,國產奶粉要想打贏翻身仗,重新贏得消費者青睞,必須想辦法修復國人已經破碎的信心。 官方表態(tài)有數據更要有細節(jié)?!皟鹊啬谭?9%合格”、“國內的乳制產品86%合格,出口產品98%合格”、“主流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100%合格”之類的數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公眾了解數字背后的細節(jié)。比如,這些名目不同的合格率是怎么計算出來的?為什么會有不合格的產品?都是哪些項目不合格?有什么危害?那些不合格的奶粉又是如何處理的?國產奶粉的高合格率被質疑,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消費者對監(jiān)管部門信息公開是否透明、監(jiān)管程序是否科學公正的不信任。如果相關部門能夠把與奶粉合格率有關的細節(jié)告知于民,必能打消他們的許多疑慮。 質量檢查有抽檢更要有現(xiàn)場。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監(jiān)管部門的抽檢再多,普通民眾也難有切身感受。哪怕個別乳品企業(yè)已經在宣稱“抽死人”了,父母們對國產奶粉還是缺乏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提高消費者的參與度。比如,讓消費者有機會去品牌奶粉的原料基地參觀,了解奶牛及其生長環(huán)境、牛奶的采集加工儲存運輸等環(huán)節(jié),見證奶粉品質;在媒體和有關部門的組織下,讓國產奶粉跟洋奶粉進行抽樣PK,將各種安全、營養(yǎng)和價格參數“曬一曬”,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看看國內外乳粉到底有無差異,誰的性價比更高。 行業(yè)發(fā)展有標準更要有執(zhí)行力。今年兩會期間,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楊剛“國產奶粉有些標準要高于國外”的表態(tài)曾引發(fā)公眾“吐槽”。楊局長所言或許不虛,但公眾的第一反應卻是不信,因為國產乳品的標準實在是“名聲不佳”。2010年的“乳品新國標”就是一個不好的示范,“一夜倒退25年”“全世界最低”“削足適履”等標簽讓國人對國產奶粉更添煩憂。監(jiān)管乏力更加劇了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危機。近幾年,乳品業(yè)雖然陸續(xù)被查出了一些問題,但既沒聽說哪家企業(yè)被處以巨額罰單,更沒見哪個品牌被逐出市場,甚至某知名乳企半年曝出6次質量問題,最終也是不了了之?!耙窃趪?,這種企業(yè)早被罰死了。”在這種心態(tài)的支配下,人們只好“花錢買放心”,再貴也要搶購洋奶粉。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國產奶粉要想破解“反正我不信”的困局,不能再依賴“標準高”、“合格率高”、“孫子吃”等老招數,要“用事實說話”;相關部門要“真刀真槍”地為國產奶粉“護航”,用嚴厲的罰則,讓奶農、乳企、監(jiān)管部門等各司其職,讓國人真正對國產奶粉放心。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5]“假洋奶粉搶市場”暴露出真問題
- [ 03-11]消解公眾奶粉焦慮一靠制度二靠良知
- [ 03-11]“多帶奶粉就要坐牢”是誤讀
- [ 03-08]化解“奶粉危機”唯有產品質量
- [ 03-04]“拖粉”被捕給了內地奶粉什么警示?
- [ 03-04]該從奶粉限帶令中反思什么
- [ 03-04]進口嬰兒奶粉能否減稅
- [ 01-31]洋奶粉出事,國內乳企莫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