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部某省部署房地產去庫存工作,要求廣泛宣傳“農民在城市購房是升值,在農村建房時貶值”的理念。在全國樓市價格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時刻,政府如此信誓旦旦地營造城市購房的升值預期,恐怕不僅難去庫存,還會制造新麻煩。 從房地產的商品屬性來看,地方政府既無法給房地產定價,也無法保證房地產升值。房地產是高度市場化的商品,其價格主要受制于供需關系。當下,全國房地產市場都面臨著結構性供需矛盾,一線城市供應不足,三四線城市產能過剩,這是當下房地產價格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原因。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宣傳“農民在城市購房是升值”,顯然違背了商品的價格規(guī)律,有可能對購房者形成誤導。 從購房者的購房動機來看,農民進城買房多是基于生活、生產的剛需,而非用于投資目的。近年來,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并在城市長期居住,但他們無法享受城市的教育、醫(yī)療等優(yōu)質資源,亟須通過購買房屋等方式落戶城市、扭轉身份,從而更好地生產和生活。地方政府不去釋放這類群體的剛性需求,反而引導農民的投資需求,無異于病急亂投醫(yī)。須知,農民既缺乏投資的資金,也不具備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一旦在高風險的房地產中投資失敗,將給政府造成更大麻煩。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wěn)定房地產市場;同時,要鼓勵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順應市場規(guī)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從中央的要求不難看出,降低商品住房價格,是去庫存的一個重要措施,大打“升值預期”牌無疑與中央要求南轅北轍。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既不符合中央的要求,又違背了市場規(guī)律。 事實上,一個中部省份選擇“升值預期”的宣傳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普遍存在的需求乏力狀況。根據業(yè)內專家的預測,在我國三四線城市當中,確實約有三四成的購房需求是來自于周邊中小城鎮(zhèn)和農村。然而,如何合理釋放這些購房需求,形成現(xiàn)實的購買力,一些地方顯然還沒有找到科學的發(fā)力點。 筆者認為,去庫存還是要以“農民工市民化”作為切入點,緊緊抓住“供給側改革”的牛鼻子,提升供給質量,減少無效供給。比如,在房地產去庫存時,應充分考慮到購房者的醫(yī)療、教育、生活等需求,為樓市提供完善的服務配套。另外,還有必要考慮到農民工進城后的就業(yè)問題——農民工進城后安居樂業(yè)了,才會吸引更多的農民進城,去庫存才會迎刃而解。 |
相關閱讀:
- [ 03-16]樓市去杠桿才能更好去庫存
- [ 03-09]制度優(yōu)化才是樓市去庫存的“接盤俠”
- [ 03-09]“黑色商品”大漲源于樓市火爆
- [ 03-04]嚴控金融杠桿是樓市的退燒針
- [ 03-03]如何防止樓市“短命”政策再現(xiàn)
- [ 03-02]降準對股市樓市影響幾何
- [ 03-02]應盡快叫停樓市“場外配資”亂象
- [ 02-29]樓市進入“分化時代”已成必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