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改稱“賣淫女”為失足婦女
2010年11月,公安部等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教育、挽救失足婦女工作,要求保護賣淫婦女人身權和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不得歧視、辱罵、毆打,不得采取游街示眾、公開曝光等侮辱人格尊嚴方式羞辱婦女,要嚴格做好信息保密工作。
對賣淫婦女要視違法程度,區(qū)別情形予以處罰,對被強迫賣淫的受害婦女,迅速解救,一律不得進行處罰,并啟動對受害人刑事救助機制,要聯(lián)合婦聯(lián)、衛(wèi)生、人力資源、民政等部門一起幫助失足婦女,使她們能正?;貧w社會。
2010年12月11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長劉紹武在公安部工作會議上表示,“以前叫賣淫女,現(xiàn)在可以叫失足婦女。特殊人群也需要尊重?!?/p>
點評:2010年發(fā)生了多起地方公安部門公開羞辱賣淫婦女的事件,明禁這類侵權行為非常必要。從公眾對這些事件的反應看,許多人已經認識到賣淫婦女很可能是值得同情的底層弱者,即使違法也有人權,逐漸轉變了對她們的歧視性態(tài)度,這是非??上驳淖兓?/p>
但是,將“賣淫女”改稱“失足女”與這些婦女權利狀況的改善本身是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正如有論者曾指出的,如果說“賣淫”還只是一種行為描述,那么“失足”就是一種道德審判,污名依然甚至更重。不經審判就處以勞動教養(yǎng)或“收容教育”,將“打擊賣淫嫖娼”作為維護婦女權益的政績來宣傳,如果這些做法不改變的話,那么,無論把這些婦女改稱什么,似乎都無意義可言。
另外,教育和挽救似乎并非治本之策,頂著羞辱、暴力、染病的風險從事這種灰色產業(yè),是這些婦女自甘墮落還是缺少生計選擇?破解賣淫現(xiàn)象的課題必須放下譴責和歸咎婦女的傳統(tǒng)思路以及高高在上的道德優(yōu)越感,從現(xiàn)實生活中去尋找根源。(呂頻)(本版事件整理:本報記者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