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時期,為了使普通職工低于公務員、更低于壟斷行業(yè)就業(yè)人員工資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國務院已責成有關部門正在抓緊制定提高職工工資水平的相應方案。同時,又有媒體連續(xù)報道,上海廣州深圳因工資較低問題而出現(xiàn)民工荒。加上富士康等大企業(yè)近日放言要大幅度增加職工工資這些網上信息的傳播等等,以至于產生了這樣一種輿論,認為中國在經濟高速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所謂“低工資時代”即將結束。為此,國外媒體也發(fā)表了大量的相關評論。在這種社會公眾的心理期待與輿論造勢形成的巨大社會壓力下,冷靜觀察似乎已不復存在。那么,中國是否已經真正到了結束低工資狀況的最終時限了呢?
筆者以為,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分析方法就是“排除法”。換句話說,就是把造成低工資狀況的成因一一加以排查。如果成因可以一一排除,那么結論自然可以脫穎而出。反之,則結論必然相反。
眾所周知,工資,從形式上看,是指勞動者付出勞動以后,以貨幣形式得到的勞動報酬。簡單來說,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和勞動關系雙方的約定,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員工的勞動報酬。而中國的低工資水平則是指在既定社會生產發(fā)展水平下,社會工資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很小,以至于出現(xiàn)了社會平均工資處于一個很低水平的現(xiàn)狀。當然,造成中國低工資水平的原因很多。那么,個中緣由到底是什么呢?有人從中國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之殘留影響加以分析;有人從法律制度不完善、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等方面來分析;也有人是從企業(yè)文化中的道德層面加以剖解,不一而足。但筆者以為,最主要的還是由下面這三個原因造成。
其一是勞動力市場。一般來說,勞動力市場的價格即工資是由勞動力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勞動力的供大于求工資就會下降;供小于求就會上升。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使上億農村勞動力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涌入各大中城市,以至使中國的勞動力大軍處于明顯的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這就必然導致工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同時也勿庸諱言,中國目前的工會在真正維護職工或普通工人的利益方面,作用還十分有限,還沒有形成有效代表雇員與雇主進行工資福利待遇談判的局面。在勞動力市場上,中國普通勞動者更多的是處于不平衡的弱勢地位。如果他們不接受這種低工資待遇,隨時會由別人來代替。所以,勞動者“委曲求全”地接受現(xiàn)行工資水平是勞動者在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趨勢下的一種無奈選擇。按照當初“十一五”規(guī)劃《綱要》的測算,時至今年,我國勞動力總量將達到 8.3億人,城鎮(zhèn)新增勞動力供給 5000萬人,而從需求情況看,勞動力就業(yè)崗位預計只能新增4000萬個。這就是說,勞動力供求缺口將達1000萬左右??梢?,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無疑會使工資上漲造成巨大的壓力和新的不確定性。
其二是中國的工資結構體系不完善。目前中國的工資享有者大約可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企業(yè)經營者,這部分人一般是實行高額年薪制;另一部分是公務員及相關行政人員,這部分人的工資一般由基本工資和獎金組成,獎金比重較大;還有一部分,也就是占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職工,他們的工資就是基本工資,獎金只占很少一部分。這種工資結構為收入差距留下了巨大的空間,也成為國家調節(jié)工資收入差距的盲點和難點。如何以國家財力公平而有區(qū)別地解決這三部分工資享有者的勞動報酬,直接地而不是間接地提高低工資者的收入,至今仍是各級政府亟待破解的難題。
其三是中國經濟的不均衡性。從一般發(fā)達國家所經歷過的從低工資到高福利(包括高工資)的發(fā)展軌跡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其出現(xiàn)轉變的轉折點,是產業(yè)結構的升級以及隨之而來的職工文化素質與勞動技術和技能的提高。換言之,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向高技術附加值產業(yè)的轉移。這種轉移并不是一曲“歡樂頌”,而是意味著產業(yè)的淘汰和勞動者技術與素質的提升。顯然,淘汰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在中國,還僅僅是一種愿景。它的現(xiàn)實路徑只能是使這類產業(yè)從相對發(fā)達的東部向相對落后的中西部的轉移,僅此而已!而這種轉移在目前只會延續(xù)而不是迅速改變低工資狀態(tài)。
通過對以上造成中國低工資狀況三大成因的剖折可以看出,這些成因的基本內涵目前并沒有從根本上得以改觀,特別是在未來幾年中國勞動力的供求關系仍不會有明顯的變化,供大于求的局面仍會繼續(xù)存在。盡管中國政府正在力圖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干預工資,提高工資水平,但由于包括調整經濟結構在內的所有的宏觀調控政策都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工資改革方案從制定到獲得效果還必須經過較長時間,因此,中外媒體現(xiàn)在就輕言中國的“低工資時代結束”顯然還為時尚早。
本文行至到此,傳來如下消息,稱陷入“跳樓門”的富士康,眼下仍是中國各地方政府爭相拉攏的“香餑餑”。某華北大城市希望富士康北遷到該地建廠。據(jù)說,可吸納當?shù)厥S鄤趧恿?0萬人。與此同時,某華中大省也期望富士康能到該省,原因無出其右,也是可以為30萬人提供就業(yè)機會。盡管此消息尚需進一步核實,但業(yè)界人士則一針見血地指出:富士康如若“北遷”,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盡快降低工資可能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我們把這句行話“翻譯”成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就是,富士康要找個勞動力工資出得少的地方,接著干!富士康之所以能有這般脫身之術,歸根結底仍是要鉆中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空隙。這就再一次證明:今天中國的普通勞動力還沒有脫離低工資的苦澀。為爭取分配公平和為勞動者權益而奮斗的諸君,仍須努力啊!
- 2010-08-03怎么看國外對中國的議論
- 2010-08-03公職人員緣何成為網絡弱勢群體?
- 2010-08-03優(yōu)秀縣委書記是這樣產生的
- 2010-08-03對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幾種誤讀的解析
- 2010-08-03汪玉凱:行政體制改革趨勢前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