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醫(yī)科大驚現“玩尸女”》的帖子在網上熱傳,帖子中附帶多張照片,一些男女學生模樣的人,手持人體骨骼在一間標本室內耍弄擺拍。這些照片引起批聲一片,不少媒體大呼對未來醫(yī)務工作者“素質”堪憂。(12月7日 紅網)
“90后”又被罵了,可能是這次玩得有些過火了。
筆者也是“90后”,在我看來,這只是我們這一代人自信張揚,桀驁不羈等特點的具體表現。不難看出,照片中的女大學生拿骨骼擺拍只是為了“好玩”。對死者不敬是有的,但看不出有絲毫惡意。這與古時伍子胥“出其尸,鞭之三百”等行為不具有可比性?!巴媸彼娴囊膊贿^是常人眼中人體骨骼的神秘,不是為了“玩尸”而“玩尸”。
求新求奇是年輕人的共同特點,不止是“90后”,各朝歷代的青年人總要做些引人注目的事情來告訴世界自己的存在,釋放些青春的活力嘛。如果這些現象“令人堪憂”,甚至“引犯眾怒”的話,我可以拍胸脯保證:叔叔阿姨們,你們的擔心有些多余的。敢問當年被報紙披露“當眾接吻”的“70后”們,現如今是不是都已成長為“為害一方”的“壞叔叔”和“壞阿姨”?
當然,拿死者尸骨惡搞拍照肯定是我們的不對。無論是出于何種動機和目的,“玩尸女”都已觸及對死者的尊重以及職業(yè)道德的底線。被罵挨拍,自是理所應當。但媒體中“未來醫(yī)務工作者素質堪憂”的斷言,就似乎有些小題大作的嫌疑。不能因為個別現象就否定整個群體的素質,不能因為當下的不如人意就斷言未來的前途渺茫。
罵我們可以,但不要對我們失去信心。
人常說,關鍵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素質。生活中也不乏許多“老兵油子”樣的人物,平時吊兒郎當,關鍵時刻頂得上去。筆者與同齡人確實比較“愛玩”,但在孰輕孰重,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是清醒的。之前汶川地震中舍己救人的小英雄們,奧運會志愿者中的在校大學生們,他們中間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難道這些“英雄”們平時都是慎言慎行,嚴謹拘束嗎?我看未必。
回到“玩尸”事件上,這次我們是有些玩得過火。我們接受批評,也愿意改正我們言行中不當之處,但不要動則對我們未來前景堪憂。我們是優(yōu)質潛力股,請寬容對待。
- 2009-12-04教授治校也未必能救中國的大學
- 2009-12-04“掐尖”掐不成世界一流大學
- 2009-11-25中學是為“人”而不是為了大學
- 2009-11-20大學也設駐京辦?
- 2009-11-19給試圖冒充交警的大學教授支幾招
- 2009-11-18武漢大學是卸磨殺驢嗎?
- 2009-11-16沒有大師,大學咋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人才?
- 2009-11-16強行索捐建大學,是恥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