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建設不能急功近利
www.fjnet.cn?2012-11-17 11:20? 傅達林?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我們不難理解教育部門的治師壓力,可是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很難抓出長效的成績,最終要么走入“運動式治理”的怪圈,要么淪為擺設被底下人的形式主義架空。 浙江省教育廳日前下發(fā)通知,建立“教師師德師風專項檢查制度”,并將其作為教師資格認定、業(yè)績考核、職稱評審等的首要內容,對不合格教師實行“一票否決”。 聽聞“一票否決”,不禁讓人感嘆浙江教育部門“從嚴治師”的決心與力度。時下,公眾對一些為人師者的道德風范詬病已久,作為受虐童案觸動而產生的制度性成果,師德師風專項檢查制度不僅體現(xiàn)了當?shù)刂鞴懿块T的雷厲風行,也為我們探討師德師風建設提供了關切的線索。 從必要性上看,師者,首先應當具備“愛”和“責任”,不在道德品質上率先垂范,會從根本上影響學生的道德養(yǎng)成。很難想象,一個不愛學生的人如何成為合格的老師,沒有責任感的人又有何資格去授業(yè)解惑。曝光的虐童事件,只是教育失序背景下師德師風建設式微的一個注腳,將道德規(guī)范作為老師的職業(yè)資格之本,并納入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檢查監(jiān)督,無疑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但用“立法”的眼光看,這樣的制度面臨著界定不明和執(zhí)行模糊的困境。任何一項制度,如果不能清晰明確地傳遞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就很容易失去約束力。比如,考核項目中有“教師是否認真?zhèn)湔n上課、認真批改作業(yè)、認真輔導學生”,這里“認真”的具體標準是什么?何種情況算“不認真”?還比如,“是否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或歧視學生”,這里“體罰”的邊界如何把握?與美國《優(yōu)秀教師行為守則》第一條規(guī)定“記住學生姓名”相比,我們的制度設計更易給執(zhí)行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用“執(zhí)法”的眼光看,該制度據(jù)稱先由學校自查,采取問卷調查、座談會、教師互評等多種方式,并“聽取家長、學生、社會和本校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形成書面報告上報至縣(市、區(qū))教育局。在“立法”本已模糊的情況下,如此“執(zhí)法”更讓人擔憂。且不說生活中有多少“自查”是“認認真真走過場”,單就“教師互評”和“聽取家長、學生意見”兩項,就很容易導致分寸盡失。在“削尖腦袋”擠進名校的現(xiàn)實背景下,這種“運動式”檢查如何做到客觀、中立與公正,顯然還缺乏足夠的程序保障。 受輿論影響,我們不難理解教育部門的治師壓力,可是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很難抓出長效的成績,最終要么走入“運動式治理”的怪圈,要么淪為擺設被底下人的形式主義架空。其實,2008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已經設定了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六項規(guī)范。我國《教育法》更明確規(guī)定了教師“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yè)道德”“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等義務。與情急之下的制度建立相比,如何將現(xiàn)有規(guī)范扎扎實實地予以末端落實,更是政府部門治理的當務之急。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5]六道禁令為何管不了一所黑幼兒園
- [ 01-10]“麻辣教師”無關師德只關個性
- [ 12-01]師德不彰 差的從來都不是讀本式標尺
- [ 12-01]“師德規(guī)范”不應成為一個筐
- [ 10-12]“指定購買名著”的背后是師德的缺失
- [ 09-23]師德的最大毛病就是大唱高調
- [ 09-20]斥責“捐10元建圖書角”有悖于師德
- [ 09-09]師德與什么掛鉤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