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分組審議了關于檢查《食品安全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有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建議國家提高食品安全的“民生等級”,使食品安全與國防安全、糧食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生態(tài)安全等一起,共同成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這對長期遭受食品不安全之苦的民眾而言,不只是一個新概念的提出,更乃剎那間在心頭升騰的一絲欣喜。
嚴格講,這項由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的建議還不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正式建議,可新華社昨天單獨為其配發(fā)電訊通稿的舉動,似乎在暗示社會輿論,這條分量極重的“民生建議”很有可能被采納。
政治學范疇內的國家安全概念,一般指“作為政治權力組織的國家機器所建立的社會制度的生存與發(fā)展的保障”。這一概念晦澀又抽象,但若把其中的“政治權力”、“國家”、“社會制度”、“生存發(fā)展保障”等關鍵詞單列出來,它們都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配對”,再據(jù)此對國家安全作出理解,既具象還特有感覺:
當“執(zhí)政為民”與“政治權力”配對、“以人為本”與“國家”配對、“生存發(fā)展保障”與“社會制度”配對——再植入食品安全概念加以思辨,人們不難領悟:如果把人人耳熟能詳?shù)摹鹘y(tǒng)認知所及的食品安全納入國家安全范疇,對于廣大民眾而言,所言之“安全”就被遞進至“安權”。再引入政治學對“權”所做的常識性闡述,人們同樣不難理解并區(qū)分“安全”與“安權”的重大差異:
于食品,“安全”更多的指對食品的衛(wèi)生要求,通常以技術指標度量,不能危害食者健康,是“安全”的一般主旨。“安全”類似于一項要求,而“安權”則指“食品的安全權”,指吃上安全的食品對民眾而言,并非只是衛(wèi)生與健康問題,而是公民基本權利的新關鍵項之一。顯而易見,要求國家賦予并確保民眾享有“食品安全權”,是現(xiàn)代國家的全體民眾理當擁有,并隨經(jīng)濟水平提高、社會管理手段進步以及民主政治理念不斷發(fā)育成長,從而必然要派生并主張的一項“新民權”!
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的加深與拓展,乃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使然,亦是前者進步之反向推手。傳統(tǒng)觀念里,國人所理解的國家安全乃單一的國防安全,然后才逐步擴容和延展至諸如糧食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生態(tài)安全……循此邏輯,將食品安全納入國家安全范疇,乃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達至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對于中國,部分食品不安全之現(xiàn)狀造成的后果,不僅是影響或危害民眾的健康,還是長期積累并作用于現(xiàn)行社會制度、國家形象、政府形象的損傷。由此而論,當下中國食品不安全的突出問題,確實已蔓延和威脅到了當代中國國家和社會制度的安全。盡早把其納入國家安全范疇,拿出與之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治理精力,逐個堵死關乎國家安全之食品安全漏洞乃至封死“后門”,不但必要而且必須!
今天,中國共產(chǎn)黨迎來90周歲生日。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計劃經(jīng)濟到市場經(jīng)濟,從改革開放到科學發(fā)展,從GDP為本到以人為本,黨引領億萬民眾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今天,執(zhí)政為民正在書寫歷史新篇。五千年間,執(zhí)政為民曾離我們如此遙遠;三十年來,執(zhí)政為民正為我們提供“民生小康”;祈望未來,執(zhí)政為民當為我們創(chuàng)造幸福安康。幸福安康是具象的,那就請從加大減稅力度、抓緊落實“食安權”之類做起。
- 2011-07-01將食品安全納入國家安全勢在必行
- 2011-06-27食品安全 先抓“貓”再抓“鼠”
- 2011-06-17“食品安全示范店”莫與市民捉迷藏
- 2011-06-17食品安全不是技術問題
- 2011-06-16保障食品安全 消費者要自我保護
- 2011-05-25最嚴厲食品安全治理莫忘“最透明”
- 2011-05-20食品安全監(jiān)管更需要未雨綢繆